【寶貝呼吸ㄏㄡㄏㄡ如小狗吠的聲音,潘醫師提醒各位家長可能是「哮吼」症狀】
小朋友喉嚨不舒服,咳嗽的聲音就像狗吠聲,吸氣時感到呼吸困難,到了晚上狀況更嚴重,注意這可能是「哮吼」!哮吼是什麼?哮吼的聲音聽起來是怎樣?哮吼還有哪些症狀?可能造成哮吼的原因有哪些?一定要知道的13個QA,看完這篇就能一次掌握。
Q:哮吼是什麼?
哮吼(英文:croup)是喉頭、氣管、支氣管等部位發炎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感染等原因,造成舌頭後方的會厭及聲帶周圍發炎腫脹,阻塞呼吸道導致呼吸困難等現象。
Q:哮吼的急性期病症特色?
禾馨醫療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映庄表示,由於呼吸道阻塞的位置靠近上方的喉頭,哮吼的典型症狀相當有特色,包含:
- 聲音沙啞。
- 咳嗽聲像狗吠或老人家咳嗽聲。
- 吸氣時有呼吸困難的喘鳴聲。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則形容,患者吸氣時的喘鳴,就像脖子被掐住時拚命吸氣,嚴重時還可能出現鼻翼煽動、胸骨上或肋間凹陷、嘴唇發紺等症狀(點擊看影片)。
此外,吳昌騰醫師也曾撰文提到,哮吼患者可能輕度喉嚨痛、流鼻涕或鼻子阻塞、發燒。
哮吼的聲音
Q:哮吼的好發季節?
早春、晚秋入冬的時期,早晚變冷正在換季的時節。
Q:哮吼的好發年紀?
最容易發生哮吼的族群為6個月到3歲的小朋友,因為嬰幼兒的咽喉呼吸道比較狹窄,當感染引起發炎腫脹,就可能造成阻塞,導致呼吸困難,而且寶寶的年紀愈小,急性期症狀越嚴重。
相較之下,如果是年紀大一點的兒童或是成人受到感染,一般而言症狀會比較輕微,因為呼吸道夠粗,即使有發炎腫脹的情況,可能也只會有喉嚨緊緊的感覺,或是聲音變得沙啞。
Q:哮吼的病程?
小朋友通常會先出現2-3天的感冒症狀,到了4-5天左右才會因為喉頭腫脹而出現哮吼症狀,晚間症狀可能會比較嚴重。
Q:哮吼的原因?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兒科衛教資訊提到,許多原因都有可能引起哮吼,例如急性喉頭氣管炎、痙攣性哮吼、過敏性血管性水腫、急性細菌性氣管炎等。
若將哮吼大致分為病毒性哮吼、細菌性哮吼,兩者分別有以下特徵:
- 病毒性哮吼
病毒感染是引起哮吼的最常見原因。
尤其是副流行性感冒病毒第1、2、3型,其他如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或是流行性感冒病毒A、B型等,也都可能引起病毒性哮吼。
病毒性哮吼經常發生在3個月到3歲的小孩,病況通常比細菌性哮吼來的輕微。
- 細菌性哮吼
細菌感染也可能引起哮吼,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B型流行感冒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等,都是引起細菌性哮吼的可能原因。
細菌性哮吼患者可能分佈在全年齡層,而且病況變化較快,嚴重時經常需要住院觀察治療。
Q:哮吼、哮喘,有什麼不同?
哮吼、哮喘在字面上看起來類似,實際上卻並不相同。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胸腔暨重症系主治醫師鄭文建醫師曾撰文說明,哮喘就是氣喘,氣喘是一種過敏性的慢性支氣管炎,而哮吼的主要原因通常是病毒感染,從而引發呼吸道水腫,並且造成呼吸道阻塞。
Q:哮吼的護理措施?
- 哮吼輕症可以在家休養,建議保持家中環境安靜舒適,給予小朋友足夠的水分,並且盡量加以安撫,避免小朋友哭鬧而讓喉頭腫脹的狀況變得更加嚴重。
- 讓小朋友按時服用藥物,尤其是為了緩解喉頭腫脹,經常會用到有抗發炎效果的類固醇,只要依照醫囑在短期內使用類固醇,基本上不會出現嚴重副作用。
- 蒸氣、霧氣可以讓小朋友感到比較舒服,比較簡單的方式是利用溫開水冒出的蒸氣,或是溫熱水淋浴產生的蒸氣,或是專用的小型蒸氣機,使用時要注意避免小朋友燙傷。
Q:哮吼需要馬上去急診嗎?
耳鼻喉科醫師「鬍子醫生」柯仁弘醫師提到,雖然大部分的哮吼都比較屬於輕症,可以自行康復,但是嚴重型、急性期的哮吼仍可能危及性命。
為了分辨小朋友的哮喘是否嚴重到需要急診,家長可以留意以下4點:
- 小朋友在休息、睡著時,吸氣仍會發出呼吸道阻塞的喘鳴聲。
- 小朋友喝水時,水喝不下去,甚至一喝水就會流出來。
- 小朋友的哮吼在12小時內快速進展,出現呼吸道阻塞症狀。
- 小朋友出現哮吼症狀超過3天,就該儘快去看醫生。
柯仁弘醫師也提醒,如果小朋友本身有以下狀況,還同時合併有哮吼的症狀,也要立即就醫:
- 小朋友才剛有過嚴重的哮吼,但是短期內又復發。
- 小朋友本來就患有呼吸道疾病(如:聲門下阻塞、聲門下血管瘤等),或因病插管。
- 小朋友本身就患有容易呼吸衰竭的先天疾病(如:神經肌肉方面的疾病)。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兒科衛教資訊則補充,其他原因也可能讓小朋友的上呼吸道狹窄,而造成呼吸時有異常聲音,例如小朋友可能吞入異物,因此若症狀持續沒有緩解,或是有呼吸窘迫的情形,也要盡速前往醫院接受檢查治療。
Q:哮吼有辦法預防嗎?
聯新國際醫院「哮吼照護須知」提到,如果是針對細菌性哮吼,目前公費施打的「五合一混合疫苗」,可以同時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以及B型嗜血桿菌等五種幼兒傳染病,從而防制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感染引起的哮吼,但仍要避免攜帶幼童出入公共場所。